公司位置公司简介联系我们 13966563058
返回

颍上:农民“三粉”加工做出大文章

内容来源:阜阳日报    发布时间:2008/9/22 15:04:30【打印本文】 字体调整:【小】 【中】 【大】

     在沿淮灾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而颍上县三十铺镇的仁和、祁元等村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薯资源,大搞“三粉”加工,吸引了1000多名外来务工者。 

    “这里条件虽然不是太好,在这里打工工资可不比在城市里低,工作也不太累,老板在各方面对我们照顾都好。”刚刚二十岁的李翠萍向记者说这番话时一脸笑容。小李是山东省梁山县小路口镇人,初中毕业后一直在沿海城市打工。今年9月份,小李和同乡一道来到这里,现在在仁和村的一家粉丝加工厂帮助下粉,劳动强度不大,月收入千元左右。小李还告诉记者,在这里打工比在城市里心理压力小得多,她和同来的20多个同乡都很满意现在的状况。 

    记者在仁和村闫国卫的加工厂看到,六名工人正在生产,四名工人忙着将晾干的粉丝打捆装车。闫说他的厂子年产量30万公斤左右,像他这种规模的厂子村里有100多个。“现在仁和的粉丝不愁销,外地客商找上门拉货。”正说着,小闫的手机响了。通完话后,小闫无奈地向记者笑了笑说:“这两天被外地客商催货催得慌,我现在就这么大产量,没法子。” 

  记者来到仁和村党支部书记闫正华的家里,老闫正在建自己的加工厂,冷库已经建好,从外地聘请的技师正在安装设备,看规模比闫国卫的厂子大得多。“过去我们这里穷,现在你让哪家拿出个几万元,那没问题。”老闫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和记者聊着天。 

  据三十铺镇党委书记吴奎禄介绍,该镇现有大小加工厂200多家,仅粉丝一项年生产量6万吨左右,大约需要10万亩红薯加工的淀粉原料。而目前颍上县就有40万亩左右的红薯资源,如果扩大到阜阳市的红薯种植面积,开发利用有着极其广阔的空间。 

  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充满活力的市场也吸引了外地企业家前来投资办厂。从山东来的老板杨万昆和当地农民合资兴办了一个年产量2000吨的粉丝加工厂,今年9月产品刚一上市就开始盈利。捞到第一桶金的杨万昆告诉记者,明年他将投入300万元再增建一个红薯淀粉厂。 

  三十铺镇正在规划着“三粉”这个产业的远景。精通“三粉”加工技术的吴奎禄说:“我们现在一是要保护市场,不断地优化三粉市场;二是要引导产品由粗放型加工向精细型加工方向发展,培育自己的名牌产品,使三十铺的三粉市场享誉全国。” 

  记者在仁和实业有限公司看到了经过净化提纯工艺后加工的精粉产品,针对家庭消费的小包装袋上已经有了“仁和”牌商标。公司负责人王金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的产品现在已经进入沿海城市的大中型超市了。”

 

品牌产品

Dranded products了解更多 >

分享到: